20世纪30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开启了震撼世界的伟大战略转移——长征。“长征”,是战略转移的军事奇迹,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更是革命火种的壮丽凯歌。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面对围追堵截、雪山草地等极端艰险,红军将士以顽强意志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伟大长征精神已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1934年,红军被迫踏上长征路,面对围追堵截、雪山草地,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却迸发出惊人的意志。湘江战役,红34师为掩护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宁断肠也不投降。过草地时,炊事班长牺牲前将最后一把青稞面塞给战友,自己啃着牛皮腰带倒下。正如老红军回忆:“我们不知道能不能走到陕北,但知道必须走下去。”
泸定桥13根铁索上,22名突击队员迎着机枪冲锋,背后是全军齐声呐喊的助威;雪山上,将军把战马让给伤员,自己拽着马尾攀登。长征中,营级以上干部牺牲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却用生命铺就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航道。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这些年轻人衣衫破烂、饥肠辘辘,却是中国最坚韧的脊梁。”
从脱贫攻坚到抗疫逆行,从北斗组网到深海探测,长征精神化作当代中国的精神密码。大凉山悬崖村的扶贫干部用藤梯架起“天路”,航天团队在戈壁再现“万人一杆枪”的协同。正如当年红军用草鞋丈量山河,今天奋斗者们以智慧与汗水标注复兴坐标。
穿越烽火岁月,长征精神始终是照亮民族复兴征程的明灯。它告诉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肩上有担当,前行有方向。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每一个追梦人都是“红军传人”。让我们传承这份精神火炬,在各自的“娄山关”“腊子口”勇毅前行,共同书写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壮丽诗篇!
(人文艺术系 文/黄阳丽 图/中国新闻网 核稿人/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