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盛世久长,红旗飘扬开启时代新章。在你的记忆深处,是否存在着一段与国旗相关的难忘回忆?接下来,有三位同学为我们带来了属于她们与国旗的“独家”记忆,让我们共同品读其中的故事。
今年国庆节的晚上,我和朋友漫步在八一广场上,人潮涌动,大家的脸上都带着节日的喜悦,手中的国旗在夜色里晃动,像是点点星光汇聚成的红色海洋。
离开人群,站上楼顶,晚风拂面,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远处,八一广场的灯光璀璨如昼,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的轮廓在夜色中格外庄严,而那面五星红旗在城市建筑群的映衬下,如同一团火焰在高空熊熊燃烧。我手中的小国旗与远处的大国旗遥遥相望,那一刻,仿佛整座城市的“红”都在我眼前汇聚。
我缓缓张开手臂,将手中的国旗举起,背后是南昌的万家灯火,是军旗升起之地的璀璨夜景,是在夜空中猎猎飘扬的大国旗。按下快门的瞬间,城市的繁华、国旗的鲜艳、历史的厚重在这一帧画面里交织碰撞。看着照片,震撼涌上心头——这抹耀眼的红,映着山河壮阔,藏着百年荣光。这份从心底迸发的骄傲,是对祖国最诚挚的告白,也是这个国庆夜,我在楼顶收获的最珍贵的那一抹红。
在高考结束后的假期,我来到了江西南昌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6月的江西还不算特别炎热,穿着短袖倒也舒适,从福建到江西,景物是一场从“海韵翠屏”到“山魂碧川”的诗意过渡,每一步都踏在风光的转调上。
南昌因八一起义又叫“英雄城”作为一名历史考生我深刻地明白在南昌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的历程与光辉岁月。
回顾历史,我们知道,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作(2024级汉语言文学3班 董若霏)出分共决议,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大革命失败。7月12日,中共中央进行改组,陈独秀被停职。随后,中共中央决定依靠张发奎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但张发奎最终倒向国民党右派,中共中央遂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和影响的军队2万余人发动起义。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歼灭守敌3000余人,占领南昌城。8月3日起,起义军按计划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后在潮汕地区遭受严重挫折。
这场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进入馆内工作人员给我发了小红旗,扑面而来的历史的气息使手里的红旗在此刻显得格外耀眼,我的内心在此刻也无比激动,这是我第一次在历史书外,如此真切地触摸到这段厚重的过往。脑海里自动浮现了那些战士们奋勇杀敌同仇敌忾的场景,耳旁仿佛听见了那黎明的枪声和无数战士的呐喊声在耳旁回荡,好似千军万马从身旁呼啸而过。在这里藏有南昌起义时贺龙使用过的精美瓷器,周恩来佩戴过的手表,以及起义时期使用过的汉阳造步枪、八二式迫击炮、重机关枪、大刀、手雷等。 馆内收藏了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相关的勋章、徽章、证书、奖状等,还包括布告文书、标语传单、起义领导人及参与者的手稿、书信、日记、作战命令以及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这些物品见证了南昌从沦陷到突围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
出场后,恍惚间我已经站在了朋友的照相机前“想啥呢,把国旗举起来要拍照啦”,我笑了笑,举起小红旗,内心感慨万千——如果没有这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更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安宁幸福的生活。镜头下,我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我爱中国,祝祖国繁荣昌盛!”在这片红色故土上留下了我来过的证明。
2025年10月1日是一个于我而言意义非凡的日子,不仅是我迈入大学生活的第一次国庆节,同时是我与学校共度的第一次国庆节。
对我而言,与国旗的每一次邂逅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它们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点缀着我成长的天空。
五星红旗不仅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民族的骄傲。它是我成长的见证者也是我心中永远的信仰,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在国旗下的誓言,想起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前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在国旗下的诺言。
国旗,你是我心中永远的骄傲!
(2024级汉语言文学3班 董若霏)
(2025级汉语言文学1班 廖文齐)
(2025级音乐学1班 凌紫怡)
(人文艺术系 文/赖俞伽、董若霏、廖文齐、凌紫怡 图/董若霏、廖文齐、凌紫怡 核稿人/吴超 )